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咸宁市2025年创建一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质效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5-04-25 【字号:

索引号 : 747657174/2025-16839 文  号 : 咸政务数据发〔2025〕3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名 称: 关于印发《咸宁市2025年创建一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质效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各县(市、区)政数局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和湖北省政府《聚焦支点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要求现将咸宁市2025年创建一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质效提升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5年4月25

咸宁市2025年创建一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质效提升年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和湖北省政府《聚焦支点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市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标沿海先进地区经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推动政务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全面跃升,打造便民利企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5年底前实现以下目标:政务服务效率全省领先综合窗口办件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稳居全省前三智慧政务品牌凸显成为鄂南地区首个实现“无感审批”全覆盖城市便民利企成效显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90%事项“零跑动”。   

1.窗口效率提升:市县乡三级大厅综合窗口平均办结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

2.人员素质强化:窗口人员培训覆盖率100%,考核合格率95%以上,评选“星级服务标兵”50名。  

3.监管效能升级:政务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覆盖率100%。  

4.信息化水平突破: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8%,跨省通办事项增至1000项,新增“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30项。

5.群众满意度提:企业群众满意度98%以上,投诉办结率100%。  

二、重点任务与具体举措 

(一)优化窗口服务效能,破解效率难题 

1.推行“全科+专科”窗口模式

具体措施:市县乡三级大厅设置“全科窗口”统一受理高频事项,复杂事项由“专科窗口”精准办理,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后台协同审批”。  

目标:市、县两级无差别和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数量比例不得低于总窗口数的70%,乡镇级无差别和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数量比例不得低于总窗口数的80%。综合窗口日均办件量提升40%,群众平均等候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

2.引入AI智能预审系统

具体措施:深度对接AI,实现材料预审,自动识别材料完整性并推送补正提示,减少窗口重复沟通时间30%。  

目标:材料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90%,窗口受理效率提高50%。  

3.设立“首护会客厅”。

具体措施:针对创业者存在的股权设计、税收、金融及社保等个性问题,整合行业主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力量一体化运作,建立由成功创业企业家、律师、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服务团队,梳理汇总各类奖补政策,编制产业扶持政策清单,解决创业者在发展、合规等各方面问题,确保信息“一站式”获取、问题“一次性”解决、服务“一揽子”到位。

目标:建立“创业首护人”工作模式和服务品牌,到 2027年底,发布开办指南3项以上、新设立企业辅导率80%,“创业首护人”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咸宁经验做法。

4.完善涉企服务专区建设

具体措施: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台”枢纽功能,全量整合入驻涉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政策、科创、金融、人才、法治、知识产权、开放、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兜底等服务内容,建立“宁好办”首席服务员和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式全程代办或上门办服务。

目标:全面构建部门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涉企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全要素、多样化的政务服务,统筹部门资源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建设、惠企政策等全方位的需求,推动惠企政策直达,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5.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具体措施:在乡镇政务中心增设自助服务终端,覆盖社保查询、证明打印等50项高频事项;扩大“村级代办员”服务范围,为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

目标:乡镇群众办事“就近办”覆盖率达100%,村级代办服务满意度达100%。  

(二)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专业队伍

1.实施“全员能力提升工程”

具体措施:开展政务服务人员“全员轮训”,分批次开展数字化操作、政策解读、应急处理专项培训,引入沿海地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模式,培养一批服务标兵、岗位能手、行业骨干,提升整体服务素养。组织前台窗口工作人员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利用年时间实现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全覆盖深化政务服务局长“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开展政务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活动。

目标:窗口人员政策解答准确率100%,系统操作熟练度全员100%,持证上岗率100%

2.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出台《咸宁市“宁好办”政务服务负面清单》,强化“办不成事”窗口和“12345+政务服务帮代办”的兜底功能。将服务质量、办件效率、群众评价纳入绩效管理,对排名前10%人员给予激励及晋升优先权。 

目标:窗口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投诉整改100%。

3.“首席服务员”

具体措施:推行“首席服务员”,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惠企政策解读、企业开办服务、全程帮办代办、辅助业务申报、工程建设申报、金融惠企服务、涉企准营证照、人才服务等全要素、多样化的政务服务,统筹部门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建设、惠企政策等全方位的需求。

目标:县(市、区)建立“首席服务员”队伍,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

(三)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强化过程管控 

1.建设“服务监管”平台 

具体措施:整合各级大厅监控、办件数据、群众评价系统,实时监测窗口服务状态,生成效能分析报告并动态预警低效环节。

目标:问题整改响应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整改完成率100%。  

2.推行“码上监督”机制 

具体措施:每个窗口区域设置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评价服务并上传问题,评价结果实时部门反馈

目标:群众评价参与率80%以上,差评整改率100%。  

(四)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 

1.建“咸宁政务大脑”

具体措施:深度对接deepseek平台挖掘涉企服务相关的发改、资建、、市场监管、税务等20个部门数据小切口应用全面实现“智能预审”,确保电子证照应享尽享”、材料免提交“应免尽免” 进一步提升“宁好办APP功能,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办事智能导航、问题实时解答。为群众提供本地化的政策解读,如最新的农业补贴政策、医保报销流程等,并提供详细的办事指南和在线咨询服务,助力快速解决各类政务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咨询和解读,包括企业注册、税务咨询、政策申报等,特别针对本地特色产业提供定制化的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

目标:实现“一证通办”事项100项,材料精简率50%政策解读100%,规上企业精准政策推送100%

2. 推广“无感智办”服务 

具体措施:扩大宁好办社会影响强化24小时在线咨询、材料预审、进度查询服务能力;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自动推送证照续签、年检提醒,实现“零跑动”。  

目标:累计实现智能办事项350项,100%高频事项实现智能辅助办理,市县两级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95%以上,乡镇85%以上。  

3. 拓展跨省通办合作

具体措施:与鄂湘赣三省政务服务APP联盟对接,新增异地社保转移、企业设立登记等50项“跨省通办”事项,设立“异地代收代办”专窗

目标:跨省通办事项累计达到1000项,处办率100%,简单事项当场办结,复杂事项办结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五)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增强服务集成性  

1.新增30项主题集成服务

具体措施:扩大“新生儿出生”“企业注销”“退休一件事”等套餐服务,实行“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窗出证”,办理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以内

目标:集成服务办件量占比提升至60%,群众跑动次数减少80%。  

2.试点“场景化服务”

具体措施:在产业园区设立“政务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针对小微企业推出“创业大礼包”,集成营业执照申领、税务登记等事项。  

目标:园区企业办事效率提升50%,新增“首贷户”1000家以上。

3.推进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

具体措施:梳理出台一批可采取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明确承诺和容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办事方式和事项监管细则,并向社会公布。

目标:实现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200项以上。

三、保障措施 

加大技术投入统筹市县两级项目建设资源,专项用于AI系统开发、自助终端布设及数据平台升级,确保技术支撑到位。将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视频接入市级视频监控系统,对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人员工作纪律、到岗情况、服务态度等情况开展AI视频巡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强化“12345热线平台”和“营商环境投诉平台”监督作用,建立“接诉即办”机制。  


附件:
  • |
  • |

相关文档:

./t20250425_4020446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