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依法治市办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我局2021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把法治政府建设和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党组书记、局长袁国华任组长,分管局长鲁娟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协调、实施工作,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聚焦理论学习,提升法治观念。一是开展法治理论学习,2021年我局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职工会议中重点学习《宪法》、《民法典》、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等,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法治。二是充分发挥“湖北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及考试平台”的作用,积极组织年度统一学习和考试工作,2021年全局学习积分均达2400分以上,参考率100%,合格率100%,平均分97分。三是按照湖北省司法厅关于《全省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试,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普法实效。一是以市民之家、局机关为法治宣传阵地,在网站、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法治宣传栏常态化展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办事服务,不断增加群众法治观念,优化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载体,扎实开展国家安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咨询,知识讲解,发放法律读物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法律法规。三是组建法治宣传志愿队,深入包保的凤凰社区湖发小区开展百姓身边典型案例法治宣传“百千万”活动,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居民依法维权的法律素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有序开展。四是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宪法宣誓、网络旁听庭审活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强化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跨省通办”全省率先破题。咸宁市与湖南岳阳实现39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19项民生类高频事项通过“跨省通办”专窗帮办代,成为省内首个打破地域限制、实现高频事项跨省联办的市州。
2、开展“跨市通办”。实施武汉“1+8”城市圈“跨市通办”,公布第一批106项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截止2021年年底,“跨市通办”窗口办理事项882件。
3、开通“急难愁盼扫码办”。群众可通过扫码将“急难愁盼”问题提交到投诉平台,平台收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形成工单派发给涉及的职能部门,限定3个工作日内回复,确保“民有所呼、呼有所应、应必有果”,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查询服务台、受理交办台”。该项工作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学习强国”、“湖北日报”“荆楚网”等各级媒体均进行宣传。
4、全省首推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视网“五网”一体化过户联办。通过系统推送、并联审批的方式, 将以往办事群众需要提供的19项资料压减到2项。原需经8个部门25个工作日跑6次才能办完的事情,如今仅1个部门跑1次当日即可办结。截止目前,咸宁市(含县、市、区)已有10715位市民享受了一体化登记服务带来的便利。该项工作在湖北电视台新闻栏目予以报道。
5、政务服务“四减”成效显著。减时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6.07%,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减流程,通过已上线的“一事联办”13个事项主题实现全程优化;减材料,实现了560个事项从电子证照库直接进行材料获取,硬减材料比例为5.3%,超省定5%目标;减跑动,全市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自助服务体系,首批6台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落户2个镇、2个村、2个社区,就近服务办事群众。
6、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针对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开辟专门渠道,通过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倾听百姓诉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群众怎样才能办成事,让小窗口成为解决百姓难事、上火事的“灭火器”。
(三)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助推数字政府建设
1、政务信息化管理方面。制定了咸宁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会议制度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报审通过了9家单位11个政务信息化项目。
2、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完成“一事联办”相关工作。咸宁市共上线“一事联办”主题25项,其中试点的“我要开药店”在全省率先定标,“我要开家政公司”主题已完成定标发文。二是完成鄂汇办咸宁旗舰店上线工作,新增全部应用共259个,其中六大领域应用247个。三是配合完成减材料“免提交”标注及“硬减”工作,完成比例分别达到98.4%及5.3%。四是持续开展电子证照及时更新、修复、支撑及重点数据归集、系统深度对接等工作。三季度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在全省排名第3位。
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一是“互联网+监管方面”,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二是配合市人大在咸安区部分小区试点“小宁服务”工作。三是配合市雪亮办迎接“雪亮工程”项目国家验收。
4、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保障工作。一是开展业务防火墙双活建设、完成“雪亮工程”5楼机房UPS供电整改等工作。二是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信息安全大排查行动,对政务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多轮漏洞扫描及攻防演练,向信息安全存在问题漏洞单位进行工作提醒,对相关单位配合进行安全漏洞修补。三是协调推动各相关单位向地方金融局、纪委、区法院等多家数据需求单位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共享。
(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1.制定招投标改革实施意见。我局结合咸宁实际草拟了《关于深化咸宁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评定分离、扶持中小微建筑企业、计价软件实名制等具体改革措施。目前该文件已通过市司法局法制审查,待市政府审议。
2.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联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力推进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率、不见面开标率全部达到100%,全市已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总计264场。
3.采取多项措施降低企业负担。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鄂发﹝2020﹞23号)文件工作要求,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以电子保函、保险代替投标保证金,同时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招标免收投标保证金的政策。
4.开展报价清单合理性分析。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我局已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进行调整,同时由交易中心组织软件公司对评标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8月31日报价清单合理性分析模块已上线运行。
5.优化投诉处理机制。我局优化了投诉处理机制,压缩了投诉处理时限,上线了电子监督平台,实现了投诉全程线上办理。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110件。
6.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共查处涉及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8家、投标人42家、招标人11家、评标专家23名。另联合市住建局配合公安机关对多个项目存在围标串标问题展开调查,对招投标活动中存在涉黑涉恶问题进行清查,不断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五)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
1、紧扣重点抓好信息发布。全市41家政府(部门)网站共发布信息56853条,其中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12583条,编发政府公报5期,主动公开市政府文件54件,政策文件解读和原文件的关联率达到100%。
2、从严从实做好申请公开。专门设立依申请公开专栏,进一步拓宽依申请受理渠道。及时受理群众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第一时间审核,确保20个工作日内按期答复。全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共办结依申请公开82件,其中市直50件。
3、协调联动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工作专班,对省政府办公厅点名通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抽查出的相关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再次交办问题242个,约谈问责单位6家。全市原有政务新媒体335家,现已关停175家,保留160家。在2021年第二次和第三次全省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抽查情况的通报中,我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合格率均为100%。
(六)加强公共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提升服务效能
2021年,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咸宁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提升实施方案》(咸政办发〔2021〕25号),对全市便民服务热线进行整合,目前42条热线已完成整合工作。
市12345公共服务热线上线以来,形成了以电话、市政府网站网络问政平台、云上咸宁、“急难愁盼扫码办”二维码、省12345平台、人民网地方留言板六位一体的受理模式,2021年以来共收到全媒体诉求15.1万件,接听市民电话13.92万个,办结市民诉求15万件,回访工单5.18万件,满意率85.67%。
二、2022年法治政府工作计划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要求,完成依法治市委员会部署的重要工作,积极探索适应地区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政务服务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
(二)推进“市民之家”实体大厅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建立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按时完成系统联通,实现平台融合、数据共享,按照相关建设和服务要求,改造政务大厅窗口设置,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办事体验;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优化办事指南,编制审查细则,推动事项标准线上线下同步应用,逐步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跨域通办。
(三)继续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跨市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就近办”、“自助办”。拓展“异地代收代办”,通过探索“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支持各地进一步深化“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服务;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实体大厅综合窗口受理改革,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推进政务服务进社区、进商业网点、进银行,使基层群众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全程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继续梳理跨市自助办理事项清单,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推进政务事项的自助办理。
(四)建设政务公开“一档通”专区,明确统一规范的标识、有集约共享的功能、有重点聚焦的信息、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提供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服务,突出本地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政务公开公开和政务服务无缝融合,建设“一次走”智能化专区,有力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成效,使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五)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是推进统一受理平台与电子证照、好差评、自建业务系统的深度对接、数据共享和推广使用。二是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网上一次提交,部门联合审批。三是推进“跨域联办”工作,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开设专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四是推进“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设,使乡村、街道和社区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提交办事诉求成为常态。
(六)继续加大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环境;继续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在优化市场环境的同时,进一步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继续强化综合监管,突出我局牵头管总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各部门监管力量。
(七)进一步提升热线服务质效。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争取实施市12345热线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争取2022年初申报国家级试点工作;二是对现有12345热线平台进行升级,使现有系统满足热线深化整合、省级对接任务升级、业务升级的工作需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