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根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关于做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现将我局法治建设2020年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把法治政府建设和“七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党组书记、局长袁国华任组长,分管局长鲁娟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协调、实施工作,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二是党组书记、局长袁国华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组织召开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普法宣传工作。亲自参与咸宁广播电视台《法治热线》广播节目,开展普法宣传。三是根据咸宁市“七五”普法规划总体要求,制定普法规划,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四是实行了科室责任制,充分发挥科室负责人、窗口支部书记作用,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个科室、各个支部和各个业务环节,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审批能力。五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我局建立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法律顾问制度》,与湖北瀛平惟和律师事务所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合同,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重大合同订立等法务审核把关制度,并适时为局工作人员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确保我局重大行政决策和重要涉法事项合法、规范、有效。
二、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
(一)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我局作为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按照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要求,把政务公开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在2019和2020年全省政务公开现场互评考核会上,分别位居全省第4名和第3名,政务公开工作得到了省政务办和其他市州的充分肯定。在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的全省政务公开培训会上,市政府秘书长王勇代表咸宁市政府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交流发言。建成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展示《条例》规定需主动公开的有关内容,包含一级栏目7个、二级栏目27个、三级栏目59个,2020年发布政府信息1717条。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专栏,阐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态势,提振市场信心。
(二)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审批制度改革
1.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管理。针对湖北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3.0系统的使用,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召开了多次专项培训会,就政务服务事项认领及实施清单编制方面做了详细的业务指导并提出工作要求。截止11月26日,市、县、乡、村四级共发布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132470件,即办件55912件,占比42.21%,可网办事项132216件,占比99.99%,“最多跑一次”131245件,占比99.07%,“一次不用跑”90436件,占比68.27%。(根据省政府规定乡镇基础事项数为232,村级基础事项92项。社区基础事项81项)。
2.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2020年7月10日,咸宁以96分的高分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我市是全省唯一将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两方面的工作同时纳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市(州)。目前,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标准体系分4个层次,16个子体系,完成通用基础标准25项、服务提供标准111项、服务管理标准69项 、岗位工作标准17项,按照“人有工作标准、事有质量标准、物有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3.数据共享减材料、减证明。咸宁市电子证照系统已收录917个证照目录,已归集850604证照数据,其中已签章的证照数据为272715条,目前已有560个事项实现了电子证照库的材料获取,并且本月已调用电子证照材料2427次来达到减材料的目的,同时电子证照已对接咸宁市环保局,咸宁市人社局,咸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咸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县单位自建业务系统,咸宁市电子证照共享工作在全省“一网通办”考核排名中已连续多月进入全省前列。
4.防疫服务两手抓助攻复工复产。一是启动审批绿色通道。针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生活保障物资等生产经营许可审批,企业可通过在“湖北政务服务网”申请开辟快速办理通道,有关窗口单位将主动指导申请人完成各项材料准备,对符合要求的马上办,尽最大努力满足疫情防控需求。二是积极倡导网上办理。我局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发布公告,引导办事群众通过"湖北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申办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审批,办事结果可申请通过邮政快递免费送达。同时,我局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公告各窗口单位电话,落实首问负责制,为办事群众提供电话咨询和业务指导。三是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疫情防控。按市防控指挥部统一要求加装5G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所有进入办事大厅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体温检测正常者方可进入。每日下班后对大厅进行全方位消杀。
5.开展“一事联办”工作。根据《湖北省推进“一事联办”工作方案》,已于7月31日前完成省政务办指定主题“我要开药店”上线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定标推广。此外,已制定《咸宁市“一事联办”工作方案》,初步选定了30个“一事联办”主题,旨在全市推动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套餐式”服务,起到政务服务“四减”效果,即减跑动、减办理时限、减材料、减环节。截至目前,咸宁市已在湖北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9个重点主题,分别为“我要开药店”、“我要开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我要开网吧”、“新生儿落户”、“我要办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诊所除外)”、“我要开物流公司(货运)”、“我要开劳务派遣公司”、“办理新购商品房不动产权证”、“我要开饭店”。
6、推行“一窗通办”。目前以各窗口单位内部整合,实行平行受理综合窗口为主,逐步以“一件事”为中心推动跨部门综合窗口的设立。已设置办税综合窗口、“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过户一体化”综合窗口、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综合窗口、商事登记综合窗口、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等。
(三)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定期组织全市范围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活动,对上一年度进场交易项目进行随机抽查。今年9月,我局聘请2名专家并抽调全市系统8名执法人员,对随机抽取的全市36个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新金珠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永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浩安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新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大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100余家投标企业涉嫌使用伪造的证件投标;通城县委党校迁建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涉嫌将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肢解后规避招标问题;咸安区通江大道绿化及原绿化养护工程、通城县实验学校电梯采购及安装项目、赤壁市华舟社区物业改造项目、赤壁市西杨线龙岭至西凉段道路改扩建工程等4个项目存在涉嫌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我局正组织各县(市、区)公共资源局对涉嫌违法的单位进行调查处理。为规范进场交易项目招投标活动,我局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编制了各行业的招标示范文本共计20余套,为统一交易规则,强化行业规范化法制化意识,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奠定了基础。
三、“七五”普法工作情况。
一是认真组织学法用法。发挥好“湖北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及考试平台”的作用,组织好年度统一学习和考试工作。将学法用法情况与目标责任制管理、评先表彰结合起来。提拔使用干部时,注重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将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全年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及集体学习内容,党组书记带头讲法治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积极组织有关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一是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法制辅导讲座,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黄卫东解读《民法典》。二是积极开展以案释法。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传达纪委通报、参观廉政教育展厅,观看《权力之刃、滥用成殇》、《蜕变》等警示教育片,加强廉政教育,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能力。三是积极组织法院旁听庭审活动。2020年,我局组织开展两次网络旁听庭审活动,推动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率先垂范,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原则,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有效运行,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局网站、政务服务大厅,对《宪法》、《民法典》、《招投标法》进行宣传解读;二是以“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为载体,扎实开展普法主题活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宪法列入12月党组理论组和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播放普法趣味视频、张贴海报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三是深入扶贫定点村渡普口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民法典》及扶贫政策进行了宣传,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四是积极参加走进“法治热线”直播间活动,以案释法;局长袁国华同志亲自带队,围绕当地曾发生过的招投标违法案例进行交流,以生动的工作事例释法,推动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以权威的政策解读,推进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建设,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交易市场环境。
二、下年工作思路及工作要点
1、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服务窗口应进必进工作。同时,对新建市民之家,按照政务服务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厅布局和硬件建设,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完善便民设施。二是积极探索鄂汇办咸宁旗舰店建设及“一事联办”主题应用。通过鄂汇办咸宁旗舰店提升移动端政务服务水平;实行网上或大厅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跨部门办事材料共享和并联审批。三是推进电子证照从数据归集向数据应用转向,加快市统一采集存量证照归集力度,积极探索电子证照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应用,将证明材料由群众携带至现场转为后端核验。四是推进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按省政管办2019年梳理的事项清单进行升级并实现全市统一,同时加强对县(市、区)窗口审批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夯实乡村政务服务网上办基础。
2、优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业务模式。拓展“异地代收代办”,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不改变各省区市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申请人可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跨省通办”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通过邮件寄递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业务属地部门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同步建立异地收件、问题处理、监督管理、责任追溯机制,明确收件地和办理地的工作职责、业务流转程序等,确保收件、办理两地权责清晰、高效协同。支持各地进一步深化“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服务。
3、推进市四级政务服务“就近办”模式。进一步整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服务事项纳入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办理;明确服务事项和标准,全面受理计生、养老、保险救济、惠农资金、卫生管理、证件办理等便民服务事项。健全完善乡镇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以村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网格员等人员为主的代办工作队伍,集中受理或代办群众申请的有关服务事项。
4、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是落实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革,提升政务云平台服务能力。二是推进统一受理平台的与电子证照、好差评、自建业务系统的深度对接和推广使用。三是进一步围绕办好“一件事”,推进网上一次提交,部门联合审批。四是推进“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设,使乡村、街道和社区在湖北政务服务网网上提交办事诉求成为常态。五是开展鄂汇办咸宁旗舰店建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