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公开 B
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58号提案的答复
唐政委员:
首先,感谢唐政委员对数字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宝贵意见,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做了认真研究和充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058号提案)
一、数字化体系建设方面
(一)超前谋划布局顶层设计。2019年,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咸宁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咸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及《咸宁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2020年出台《咸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规划提出根据全市一盘棋的机制,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适度超前、保障安全”的原则,分能力建设、融合发展、智慧创新三个阶段建设数字政府。2022年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征求了《咸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方案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入手,从群众需求和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出发,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在新发展格局中抓住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以构建“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城市管理领域“一网统管”体系。
(二)高瞻远瞩推进云网底座。2021年,我市获批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移动、电信等4通信公司合计新增投资4亿元,新增建设5G基站1030个,累计建成5G基站2481个,基本实现县市区主城区5G信号、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连续覆盖;同时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纵向已联通市、县、乡、村四级,联通点位1800余个。2018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咸宁市政务云平台,已为包括全市政务服务审批平台、咸宁日报政府网站集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数字城管系统、旅游资讯网、大数据巡查对比、电子档案、OA办公、金融服务平台、消防、智慧社区、工建改、市委组织部自动化办公及基层党建系统、信用咸宁等37个部门,共计128个政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计算资源也已实现云化处理,按需分配。
(三)城市数据呈现规模体系。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建立以应用场景为基础的授权共享机制。建成了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目前已汇集343个部门、1326项目录、2.8亿条数据,共有39个部门的数据资源被30个单位申请711次,授权通过659次,接口被调用1.13亿次,库表被订阅454。同时,按照省委政法委智能化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雪亮工程”、“综治网格化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通过视频监控探头及终端,进一步延伸集成治理触角。全市通过“雪亮工程”简称并接入视频监控探头51410个,共享视频52219路,其中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重点行业部门及其他市直部门视频5182路,市委政法委推送47744路,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已实现全域覆盖。全市综治网格化平台已部署至村一级,共采集基础数据168万条。
(四)智慧应用实现遍地开花。一是城市管理方面,目前已建成大气扬尘、渣土车管理等“数字城管”系统,利用视频数据动态管理市容市貌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二是交通运管方面,已建成咸宁市“智慧交通”安全应急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期),同步接入重点营运车辆3115台、重点营运船舶119艘动态数据,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重点行业安全动态监控“一张网”。三是生态环境领域方面,与原环保部对接设立的污染源自动检测系统,以及与省厅对接设立的空气、水监测系统,目前已接入59家重点企业,市域内相关空气、水监测等方面的环保信息,通过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已向全社会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APP即时查看。四是水利湖泊方面,目前已完成异地会商的防汛抗旱会议系统与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市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雨量,已实现在线实时监控。五是医疗卫生方面,目前已完成智慧医保信息服务平台和医院连接平台建设,所有医疗信息已全部进入“一库、两平台、五系统”,实现了全程跟踪服务、监管。六是智慧养老方面,已完成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各县(市区)入网服务的老年人档案数据采集工作。其中,智慧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已为老年人群体实现24小时全天候信息化服务。七是应急指挥方面,建设了市应急指挥中心,集视频会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省市县上下互联。同时为市、县、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备卫星电话、专网通信手台、单兵图传等应急通讯设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还组建了10支应急通信保障队,可实现灾害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搭建现场指挥部,回传现场实时信息。八是智慧社区方面,市民政局已在主导推进“咸宁市互联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其智慧社区服务已涵盖党务、政务和社会民生等相关重要领域。同时,由地方党委、政府统筹的智慧社区综合监管中心也在积极策划推进之中,智慧社区建设与管理正日趋完善。九是智慧住建方面,建设了咸宁市智慧云工地监管平台,通过在施工现场采集视频、实名制考勤数据和塔吊实时使用数据,经网络传输接入系统平台,保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项目部等主体对工程现场的远程实时管控。十是智慧停车方面,“咸宁停车”智慧停车平台已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对城区10条智慧化道路2205个泊位进行改造,开发智慧停车APP、小程序、官网官微,建成综合管理平台,运用智能巡检车、地磁等智能设备实施城市停车智慧监管和运营。二期综合运用国内最先进的高位视频、巡检车、低位视频桩等设备,新增16条智慧化道路共计1525个泊位,对一期APP和小程序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无感支付、电子发票等功能,运用视频采集模式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节约了人力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
二、安全体系建设方面
(一)明确安全责任。2019年印发的《咸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要求部门在数据共享过程中要加强政务数据资源采集、共享、使用时的安全保障工作。各部门应当按照谁建设、谁维护、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政务数据资源安全和保密工作。
(二)开展攻防演练。我局于5月10日至13日开展了为期4天的咸宁市2022年“政务云”攻防演练活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支持下,攻防双方经过多轮激烈博弈,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以此活动为契机形成长效“政务云”网络安全问题通报机制,同时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形成常态化“政务云”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原则上争取开展一年不少于一次的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各部门网络及数据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形成专项打击。公安部门把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侦查打击相结合,全力做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工作。去年,共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39起,遏制了我市侵犯公民信息犯罪案件高发、多发态势。今年,在省公安厅部署的“雷火2022”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也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内容。今后,将全面推进完善各重点单位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咸宁市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重大事件处置由本地区本部门党委党组统一组织领导,重大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和中央网信办报告。
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与湖北科技学院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双方本着搭平
台聚人才,汇聚技术创新要素与共享优势资源,推动大数据管理技术更新、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提升政务云平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如此,湖北科技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还邀请了行业专家全程参与制定与审核,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十四五”期间,该校针对现有专业实施“并减转”计划,优化专业布局,大力支持开办符合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目前,已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还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近3年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从最初的247增加到387人。此外还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非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教育,着力提升本地在岗干部职工的数字化知识与技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网统管”建设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包括政府外部职能还包括政府内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支撑、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应用,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其终极目标,就是鼓励和通过政府、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多方参与,形成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治理工具、治理方式协调的数字政府生态体系,构建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和数字适宜的整体政府。
一是确保数字基础支撑能力更加完备。进一步提高政务云平台、政务网、政务大数据中心等基础支撑能力,基本完善“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功能。各领域感知监测终端更加健全,智能融合的全域感知体系基本形成。各类核心业务系统充分整合完善,有效支撑各级政府部门业务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二是显著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部门协同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自上而下总体设计和自下而上应用创新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成熟。通过推动各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治理理念、结构、方式的整体转变,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是努力实现数字产业生态蓬勃发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机制逐步完善。行业应用创新对新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领域,引进一批数字产业引领型头部企业。
2022年7月28日
主 管 领 导陈中山联系电话18971823647
经办人姓名 黄 为 联系电话15807240891
邮 政 编 码 43710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