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4-03-27 【字号:

2023年,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12345公共服务热线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把住政务公开点位,上好服务的“助推器”

一是找准政务公开常态化根本点。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23年共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2次,安排部署政务公开相关工作,组织业务专家,赴6个县(市、区)开展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专题培训6次,覆盖至全市所有乡镇和街道。

二是找准政务公开制度支撑点。制度建设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支撑,通过制定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和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和规范。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根据国家和省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组织各地各部门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并在政府网站和政务公开专区进行了公布,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市委考评办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中,制定印发了《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对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激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找准政务公开规范化突破点。我局注重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注重加强政务公开专区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注重加强政策咨询服务工作,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政策咨询服务;注重加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制定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明确了各部门在基层政务公开中的职责和任务,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层政务公开流程进行了规范,要求各部门按照“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互动交流”的流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咸宁市市民之家一楼建立了政务公开专区,集中展示各部门政务公开内容,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设立了政府信息查询点,公众可以现场查询政府信息;设立政务公开栏和电子显示屏,各县(市、区)政府、乡镇政府及各部门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和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建立政策咨询窗口,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政策咨询窗口,配备了专业的政策咨询员,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政策咨询服务。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政策咨询服务,公众可以在服务中心获取各类政策咨询服务,包括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咨询;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县(市、区)政府定期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将政策宣传到基层、到社区、到学校、到企业,让公众更加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建立政策解读机制,要求各部门及时对出台的政策进行解读,通过视频、新闻发布会、图片、文字等解读方式让公众更加准确理解政策内容和要求。2023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政策解读33条,其中视频解读6条、新闻发布会解读1条、图片解读22条、文字解读4条。

(二)盯住高效办成一件事的C位,打造增效的“强引擎”

一是答好“一网通办”的必答题。依托咸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整合网上办事入口,发布《咸宁市推进全流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做到能网上办的业务尽可能全流程网上办。目前,全市共发布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13948项,可网办事项13933项,占比99.89%;“一次不用跑”事项10895项,占比78.11%。与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东5省的11个市(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793项事项“跨省通办”;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729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纳入“跨市通办”,今年以来已办理跨域(跨省+跨市)通办业务9899件。着力打造“宁好办”移动端APP品牌,市本级2004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468项便民应用和129项高频应用实现掌上办,2020年以来累计业务办件量32.3万件。

二是善做“一事联办”的选择题。围绕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按照自然人“从出生到身故”,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通过设立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方式、所需材料和表单等要素,梳理出《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清单》(15件)、《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高频主题服务事项清单》(35件),在全市推动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套餐式”服务,起到政务服务“四减”效果,即减跑动、减时限、减材料和减环节。目前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共上线“我要开饭店”、“申请公租房”等“一事联办”主题63项(其中自主创新主题15项),并全市复制推广。

三是会做“一号督办”的竞赛题。对全市42条部门热线进行整合,其中取消号码整体并入12345热线21条、双号并行13条、设分中心8条。拓展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急难愁盼扫码办”“市长信箱”等群众诉求渠道,做到群众“有呼必应”。今年以来,12345热线来电318679件,接通301756件,接通率94.7%,共受理群众诉求361341件,其中热线电话诉求351982件,网络渠道诉求9359件,共办结318728件,部门工单办理满意率86.54%,话务员挂机邀评满意率为99.18%。顺利举办2023年“一把手听民声”活动7期,包括水电气、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领域领导现场接听群众诉求,社会宣传30余次。

四是敢做“一责督办”的选择题。为破解政务热线投诉举报工单交而未办、办而未果、推诿扯皮等问题,咸宁市将投诉事项与“互联网+监管”监管事项深度融合,变按部门派单为按事项派单。大力推行“照单处置”,依托监管事项设立依据作为工单派发法理依据。截止目前,全面对接我市认领的监管事项5840条,工单派发沟通成本和退单率较之前降低20%。通过系统对接改造,实行办件、执法同步跟踪制度,将过去监管行为1个环节数字化延伸到12345受理、联合执法发起、执法结果反馈、热线回访等4个环节。截止目前,日均形成投诉举报类监管行为数据1134余条。建立投诉举报库、监管行为库,将关联部门投诉举报处置过程监管行为,归集到处置部门和被投诉对象主体名下,形成处办信息链和监管信息链,对高频被投诉对象形成精准“画像”。今年以来,共阻断恶意投诉500余次。

(三)看住服务创新的要位,安装增效的“加压泵”

一是执行首席服务员。拟定《咸宁市“首席服务员”工作制度实施方案》,在市民之家“1+6”窗口中由各单位共遴选出13名业务骨干担任“首席服务员”,同时配齐配强B角。各窗口单位打破行政职级、审批权限,互相授予岗位相应的审批权,直接在服务窗口履行授权范围内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责,推行跨部门跨层级“一人受理、全程服务”,实现集约化审批、一次受理、一次办结的创新模式。在各窗口设置电子显示屏,公示“首席服务员”姓名、电话、工作职责、办理事项等。

二是做好三下沉督办员。动态调整下沉事项清单,印发《咸宁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下沉便民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的通知》(咸职转办发〔2023〕5号)132项。其中承接省级下沉事项44项,结合各县市区清单新增人社、医保、退役军人、民政、市场监管、民政、自然资源、卫健、税务等9个部门60项,调整人社、公积金、自然资源、财政等4个部门18项。源下沉“一批要素”。以服务下沉带动资源平台同步下沉,市县两级向街道调剂编制207个,新招录402名社区工作人员,补充村“两委”及后备干部253人,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省级高频服务事项及对应的12个业务办理平台均已实现系统下沉到乡镇。开展“政务+金融(邮、商、医)”合作,将个人征信、房产登记信息查询等自助终端设备和天然气、公交卡、社保卡等便民设备下沉到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医疗机构、银行网点、商场等站点。开展“香城代办”系列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印发《咸宁市打造“香城代办”服务品牌工作实施方案》,每个层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位确定至少1-2名代办员,并对外公布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提供无偿帮代办服务。科学制定“一套机制”。坚持效果导向,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咸宁市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管理办法》,建立并落实“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三下沉”长效落实。充分利用“村湾夜话”“星空夜话”等平台,宣讲下沉事项有关政策8600余次。建立引导评价机制,用好政务服务“群众评”二维码,引导办事群众进行现场评价,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人流量同比减少近30%,乡镇(街道)群众评价满意度达99%。

三是实施惠企政策导购员。印发《关于印发<咸宁市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咸职转办发2023〕4号),依托市民之家现有的综合咨询导巡台和综合办事窗口,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主要提供惠企政策咨询、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申请受理等服务,推动相关优惠政策快速落实。建设咸宁市“企心协力”服务平台。完成与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鄂汇办等平台进行对接,企业可通过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特色服务专区、鄂汇办“宁好办”专区入口进入。通过“线上政府网站+线下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双向政策采集渠道,完成惠企政策归集到“企心协力”服务平台。平台目前已汇集发改、财政、科技、经信等31个部门197类政策,政策兑现措施数量 2349个,政策已累计兑现企业数252367。根据多维度对企业进行画像和标签化,将匹配度较高的政策自动推送给企业,完成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搭建企业专属空间,对接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和湖北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专区,完成“一企一档”主题建设,以“香城码”应用为载体,企业政策兑现通过鄂汇办扫码方式,确认授权相关电子证照证明信息进行申报,无需提供办理业务相关证照证明纸质材料。

四是设置香城代办员。印发《咸宁市打造“香城代办”服务品牌工作实施方案》,以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目标,以市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总指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战斗主阵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作战枢纽”,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作战单位”,形成帮办代办模式,打造“香城代办”本土特色服务品牌,构建人人享有、高效便捷的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目前已创建咸安“香城代办”、赤壁“小诸葛帮办”、崇阳“桃溪帮办”、嘉鱼“小乔帮您办”、通城“隽邑代办”等基层代办创新实践,全力推行便民帮代、医疗帮代、缴费帮代、为老帮代、助残帮代等服务,实现基层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目前香城代办已成功申报省级地方标准。

五是创建质效巡检员。“6+1”窗口单位互派人员交叉式全天候、全流程巡检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政务服务咨询、预约、受理、审批、办理、出证等环节的依法依规落实情况及办理效果等进行监督,收集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作风、业务技能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同时在巡检窗口进行业务导办、帮代办。

六是推行水电气视网公交办事员。推进水电气视网公交等公共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咸宁市水电气视网公交公共服务平台市民群众在办理水电气视网公交等公共服务更名过户、报装、缴费等业务时实现“一窗通办”的“一站式”服务

七是建立农村产权登记帮办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全国首证”经验做法和政务服务“三下沉”改革试点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便民服务新格局截至目前,共受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135宗,通过全程网上办、智能办,135宗登记均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成,通过免费邮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累计135本。

八是落实重点项目监管理员。实时查看项目工程信息、事项办理流程、项目进展情况、事项办理时限等关键信息,监管全闭环在线跟踪管理,掌握项目进度,对事项审批进行超时监测,指派项目秘书跟进项目,对审批超时、问题退件等堵点卡点进行及时处理,问题精准督办整改,推动并联审批提速,实现规范化、高效化的事项推进流程,实现投资项目信息的全量展现。

(四)管住“互联网+监管”的标位,磨利监管的“杀手锏”

一是应用推广用真技巧。共注册执法用户19412个,在线发布监管动态1511条,监管曝光台487条,监管百科词条31条,政策解读8条。

二是照单监管上真手段。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实行清单之外无监管,全市共认领6674条监管事项,填报检查实施清单7225条。

三是风险预警找真药方。接收处置国办、省系统下发的风险预警线索,开展风险研判和预警信息处置,针对性核查和反馈。截止目前共办结安全生产、金融监管、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中高风险52条。

四是数据汇集挖真根源。按照国家数据标准规范汇集各类监管数据,2023年共汇集1273万条监管行为数据,事项覆盖达到87.76%。

五是创新监管听真声音。积极推进监管方式创新,推动“互联网+监管”与12345热线深度整合,探索出投诉举报“热线+监管”模式,目前共汇集3461条热线监管反馈数据。

六是综合监管盯真问题。印发了《咸宁市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试点方案》,方案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小切口确定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主题,确定赤壁市为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单位,进行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到全市。

二、2024年工作谋划

(一)聚焦急难愁盼,建立健全问题发现解决工作闭环

以便民化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强化政务服务问题反馈通道的统筹制度,建立“热线+政务服务”的帮代办制度,与市委政法委探索涉法涉诉类诉求的联动制度。以制度化保障部门诉求办理质效,完善涉企服务制度,深化“未诉先办”制度,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以智能化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探索热线客服数据分析师制度,强化“多人一次”群访群诉问题的早期预警,探索热线诉求与地图服务的高效结合。

(二)强化好办易办,优化健全全生命周期服务

建立高频服务清单管理机制,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高频服务清单动态管理并定期发布。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质效巡检员”等工作。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协同配合,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更多主题事项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一次办”,同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一窗通办”,扩大“跨域通办”范围,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实现更多服务异地能办、就近可办。推广延时、预约、上门、“周末专场”等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推进水电气视网公交等公共服务一窗通办向各县市区延伸,优化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工作闭环。完善企心协力平台功能,以“码上办”推动服务“马上办”。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改革,实行“一地创新,全市复用”。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宣传推广矩阵,多样化展示和推广“一网通办”服务应用。继续深入推进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三)加强协同联动,稳步夯实平台支撑能力

构建基础支撑制度,制度保障管理,管理提升效能的一体化良性机制,稳步推进《咸宁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0715”建设目标。以打造“宁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强化网上办事入口统筹管理,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网站、移动端向各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深化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以群众体验为核验,横向拓展5类“免证办”“免提交”电子印章应用领域,纵向延展“社区免证明”数据“三下沉”专项行动,落实数据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工作。以“互联网+监管”改革为契机,全市复制跨部门综合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经验,探索新增3类跨部门综合监管主题,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强化上下衔接的全市“1”盘棋工作格局,以“首席数据官”为枢纽,切实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以“香城云”“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站集约化”为依托,稳步夯实平台支撑等“5”大基石。

(四)做好制度支撑,健全效能提升保障

健全政务服务评估评价机制,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转变。强化数据采集、无感评估、实时监测,提升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健全数字素养能力提升机制,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创新政务服务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壮大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群众使用政务服务平台的技能。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培训交流,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为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供坚实保障。

附件:
  • |
  • |

相关文档:

./t20240327_3523796_app.shtml